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政通路7号  
邮编:528300
电话:0757-22227852
传真:0757-22331110
企业网址:http://www.sdpdi.com
E-mail:gdsdpdi@126.com

您现在的位置:

龙梅《规划模式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立场,内容未经本站证实,与本站无关。

 

沿江地段规划中对“斑块嵌入”规划模式的分析与应用

--以高明区沿江路以东一带区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为例

(佛山市顺德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龙梅)

 

【摘要】受各方面影响,现有规划流程存在部分缺失,直接导致许多价值要素被抹杀,笔者提出在常规流程中增加规划模式研究这一环节,并对沿江地段规划提出“斑块嵌入”规划模式,更好的使自然、人文、城市和谐共存。笔者在高明区沿江路以东一带区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尝试引入这一模式,使得自然与城市相互渗透、相互隔离,形成“一带、三组团、多节点”的规划结构。
【关键词】建设斑块;规划模式;价值要素

1、引言
受原苏联规划方法和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的规划大都表现为“自上而下”,这种方法着重强调对上位规划、总体规划的理解与衔接,但对具体要素的分析与延续比较忽视,这就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要素被抹掉,破坏了部分文化之根,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改进现有的规划方法。

2、“斑块嵌入”规划模式的分析与操作方法的研究

2.1常规方法的问题分析与完善

2.1.1常规方法的流程
纵观各类规划,似乎已形成既定的工作流程,总结起来可以表达为:
第一步:对上位规划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需在该轮规划中得到体现的内容
第二步:现状调查,提出现状各方面存在的优、缺点;
第三步:依据前两步的分析结果进行用地功能调整,最终得出规划方案
第四步:方案深化并完善成果

2.1.2常规流程的问题分析
(1)若按照常规方法的流程,地块功能转换基本为硬性转换,即被转化地块的现状被新的建设情况掩埋,这容易导致部分有价值的要素被抹杀,然而此种价值往往不能再生。

(2)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自然、人文、城市和谐共存才是未来规划的主题,并且尽量在规划中去体现,但是由于在规划流程中缺少表达该方面的操作方法,因此规划成果要么有三大主题但不和谐,要么缺失某一方面。

2.1.3常规流程的完善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该流程在哪一环节存在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常用的规划方法缺失了对规划地块规划模式研究分析这一环节,尤其对于沿江地段这一特殊规划主体,更加需要特殊的规划模式来体现其价值并升华其价值。

通过对常规设计流程的分析,笔者提出完善后的规划流程为:
分析上位规划—对现状各要素调查、分析—据此确定该地块的规划模式—得出功能布局---成果
然而对于沿江地段这一特殊用地,笔者提出“斑块嵌入”的规划模式,力求自然、人文、城市和谐共存,下面将详细阐述。

2.2对“斑块嵌入”规划模式的解析

2.2.1“斑块嵌入”规划模式的定义
“斑块嵌入”模式定义:以绿化、生态为规划底图,在其上面分别嵌入保留建设地块、转化建设地块、新建建设地块三大斑块。
这种模式自然而然使得建设组团间、建设组团和水体间留出绿廊,使得自然、人文、城市都有体现。

2.2.2各组成部分解析

(1)绿色背景
其中“绿色”是基调,由于既要满足人的亲水性、又要留给自然一些空间,因此该“绿色”应该是多层次、多级敏感度的。
高级敏感层贴近大型水体,一般是指森林带或者湿地,该层次的属性是“生态”,是城市留给自然的一片净土,是微生物、鸟类的乐园,人们只能远观或者局部深入。
中级敏感层介于建设斑块和高级敏感层之间,是城市级的公共绿地,是人们休闲、活动的绝佳地带,通过码头、木桥等设计还可以使得人们深入到高级敏感层中,满足市民亲水、亲自然的美好愿望,因此该层一方面适当隔离城市活动与自然,另一方面也适当融合城市活动与自然,在体现自然、人文、城市的同时使得三者和谐共存。
次级敏感层是组团内部的绿地,主要以点状形式存在,也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绿化形式。

(2)建设斑块
保留建设地块:根据现状、上位规划确定,即保留不影响滨江环境、不违背区域发展方向、无拆建条件的地块;
转化建设地块:将那些具有历史价值、能够代表城市发展轨迹地块的建筑、环境保留或局部保留,并赋予上位规划已经确定并适应时代发展的用地功能。这样的布局既尊重历史、适应城市的发展也节省了投资。
新建地块:根据现状、上位规划确定需要增加的用地功能,在沿江地块中主要包括商业、居住用地。

2.3“斑块嵌入”规划模式的操作方法研究
前面提出的规划模式比较抽象,为将此概念更好的运用在规划中,在“建设斑块嵌入”模式的指导下,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手法,即建设斑块分层倒入法。
该方法首先要求将现状和可能成为绿地的用地设置为绿底,然后根据分析确定三大斑块,然后按照绿底、现状建设斑块、转化建设斑块和新建建设斑块的顺序分层倒入规划框架,局部调整用地后得出规划总平面。
该方法得出的平面布局将更加科学并充满一定的必然性。

3、案例应用

3.1项目背景

3.1.1区位分析
涛涛西江、奔流不息,巍巍皂幕、纵横延绵,千年灵龟、守护西江,这就是“山林水都”—佛山高明。
项目地处佛山市高明中心城区西江西岸,是《佛山市总体规划》中西江组团的主体部分,是高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范围包括荷城街道沿江路以东、高明第一水厂取水口上游500米以南、西江以西、高明大桥以北,规划面积约120.72公顷。
       
3.1.3上位规划解析

通过对多个上位规划分析得出与该地块相关的内容有
(1)西江轴线贯穿中心城区南北,沿江路一带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景观带、城市建设的演进轴,规划区应体现山城相融,与水相映,是展示城市风貌的主要界面之一。
(2)规划的南、北生态绿廊均经过规划区。
(3)规划区是未来旅游服务中心和生活休闲中心。
(4)规划区的工业厂房需全部搬迁,使得滨水空间回归到生态和公共两个层面上。

3.2现状分析

3.2.1现状简介
规划区北起高明第一水厂,南至高明大桥,南北长约5000米,东西宽在60-400米之间,其西侧有多座山体。
高明大桥至海关仓库段主要是工业用地、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码头;灵龟园至荷城公园段主要是公建用地、居住用地、绿地、广场、工业用地、滩涂用地;荷城公园以北段主要是工业用地、滩涂用地、高明水厂用地、农用地。规划区内工业建筑是高明最早的工业建筑,除溢达纺织厂建筑质量较好,其余建筑质量较差,部分厂房已经废弃,世纪广场周边的居住、公共建筑质量较好。岸线界面南段“硬”北段“软”,工业区都是混凝土岸线、条石岸线,其它多为自然岸线、植草岸线、砌石岸线。
 
3.2.2现状问题判断
(1)城市景观受到“软性”污染,高明大桥以北的城市景观是高明形象的门户,但被各式工业厂房所充斥,与高明建设“山林水都”之城市形象不相符。
(2)部分建筑与西江过于接近,缺少统筹安排而造成开发的混乱,造成景观不连续、空间不协调,整体水平偏低。
(3)道路交通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配套不完善。
(4)局部湿地被侵占,岸线被硬化、严重破坏了规划区的原生态系统。

3.2.3价值因素挖掘
(1)规划区的工业是高明最早的一批工业,是高明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
(2)岸线硬化是发展工业的产物,恢复其原生态状态基本不现实,但经改造可使其成为公共休闲空间的一部分;
(3)几个大型码头近期仍用于产品运输,虽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未来可利用其打造亲水平台;
(4)现状部分岸线还有大量农田分布,并保有湿地景观,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
(5)灵龟塔等人文要素需进一步保护、延续、发展;
(6)规划区西侧的三座山体,规划应考虑如何利用该自然要素丰富规划区乃至片区景观。

3.3规划定位
高明区的门户,西江“水•都”的临界面,高明历史与未来的纽带,具备优质生态环境、宜人公共空间的城市黄金滨水景观带。

3.4规划构思

3.4.1规划模式的引入
规划区位于大型水体一侧,有大量生态岸线和块状绿地、有部分用地需要保留现状、有可供性质转化的建筑和环境、有储备的土地可供新建,在此引入“建设斑块嵌入”的规划模式可更好的组织各个规划要素。以现有生态岸线和块状绿地为基调,将三大斑块嵌入其中,并用道路围合各个组团,并连接沿江路,使市民活动深入“绿色”当中。
根据分析调查得出绿底和三大斑块基本情况为:
(1)绿底
绿底主要包括规划的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工业遗迹公园、滨江休闲带;现状的荷城公园、灵龟园、高明大桥桥头公园;
其中灵龟园中的灵龟塔和唐窑遗址均为市级文物,是规划中的亮点之一。
(2)保留建设斑块
高明水厂、银海大酒店、银海广场、高明海关、高明港、明港城、高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仓库、战备码头、荷城加油站、世纪广场,完善其环境和设施建设。
(3)转化建设斑块
银海大酒店南侧为建筑质量较好的广东溢达纺厂,现状生产对滨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大大降低了周边的用地品质,在上位规划中该处用地性质已进行了调整,为了不使现状较好的厂房浪费、保存部分产业遗迹,规划将现状厂房和周边环境进行改造,使之用于商业和体育公园。
现状电厂码头、海关仓库北侧码头和水运码头的运作使得周边居住环境极差,规划摈弃现有性质,远期将其改造成为亲水平台,既改善了周边环境又为市民亲近水体、自然提供了空间。
(4)新建建设斑块
据上位规划和区域的生活轴线,将拆除的部分工厂用地用于建设高档楼盘和商业中心。

3.4.2具体操作方法的引入
在“斑块嵌入”模式的指导下,将各组地块进行分析、剥离与组合,引入建设斑块分层倒入法,分层、分步骤倒入各个部分,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平面
第一步:倒入绿化生态层            【绿化生态层】
 

第二步:倒入现状保留层            

第三步:导入功能转化层           
 

第四步:导入新建地块层           

拼贴出规划总平面                 
 
3.4.3该模式对景观和结构的影响
从总平面可看出,在建设组团之间均有大型绿廊,建设组团与西江之间也有不间断的生态带,这都得益于“建设斑块嵌入”模式,因为廊道、绿带等元素是该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规划将绿底划分为多个敏感度层,使得我们能更好的保护自然和融入自然。绿色廊道与周边山体遥相呼应,形成多个景观节点,并最终形成“一带、三组团、多节点”的规划结构
 
4、对该模式的总结
从“斑块嵌入”模式这个名称就可看出,该模式的首先强调的是“绿底”,在这个有保证的前提下,再“嵌”入各大斑块。绿底的强调是生态保护最有力的保证,三大斑块的嵌入是市民融入自然的充分体现、强调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对人文历史的尊重,各层次敏感度绿底的划分则为人与自然交流提供了最佳尺度。此次提出的“斑块嵌入”模式并不孤立,与之相似的思想在很多规划中都有体现,如北京“798”工厂的改造体现了对历史人文的延续与利用、各个城市也在致力于恢复滨江原生态环境,而“斑块嵌入”模式则是对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和升华。
自然、生态需要保护,文化之根需要挖掘并延续,市民也希望生活可以尽可能便利并且丰富,这都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而规划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一名规划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简介:
龙梅,佛山市顺德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政通路7号,邮编:528300,联系电话:0757-22300613,Email:13257518@163.com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广东顺建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政通路7号 邮编:528300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ShunJian 电话:0757-22227852  E-mail:GDsdpdi@126.com
备案号:粤ICP备05023931号